培养目标:
本专业围绕学校本科人才培养定位和长三角地区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扎实学科基础、工程实践能力、较强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良好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善于应用现代工具和管理技术,能够在机械工程和农业机械领域从事工程技术、研究开发、机械制造和生产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预期本专业员工在毕业5年左右能够达到以下目标:
目标1(专业能力):具备扎实的工程数理基本知识和机械工程专业知识,能够运用科学方法、先进技术和现代工具分析、研究和解决复杂机械工程问题,满足行业和企业发展需要;
目标2(职业能力):具有良好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够胜任机械工程和农业机械领域的相关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和项目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目标3(工程素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够坚守职业道德规范;
目标4(社会能力):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国际化视野,能够在跨文化和多学科背景下就复杂机械工程问题与同行和社会公众有效的沟通;
目标5(发展能力):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能够不断拓展自身的知识结构、提升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具备适应技术变革的能力。
主要课程: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机械制图与CAD、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流体力学、机械工程材料、液压与气压传动、控制工程基础、公差与测量技术、机械制造工艺学、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数控机床及加工、传感器与智能检测技术、智能制造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机电液控制技术、机器人技术及应用、人工智能、现代工业企业管理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主要在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机械工程领域和相关交叉领域的设计制造、技术开发、经营管理等工作。
专业特色和优势:(1)专业方向就业前景好,本专业将计算机、电子信息和自动化等先进科学技术融入到机械设计制造过程中,形成了机械产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机电产品创新设计与计算机辅助工程、机电一体化及机器人控制技术3个专业特色方向,就业率95%左右;(2)团队力量雄厚,本专业专职教师总数30人,含专职实验教师1人。专职教师中15人具有高级职称,(教授6人,副教授9人),占比为50%,具有企业或相关工程实践经验的专任教师24名,占比为80%。专任团队队伍中97%的人员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9人,占专业总体教师数量的63%。教师队伍学缘结构合理,毕业学校分布国内外各大高校及科研院所,如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吉林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所学专业方向均为机械类及相近专业。团队队伍年龄结构合理,其中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19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3%,从年龄分布来看,团队队伍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数量充足,年龄比例合理,总体师生比约为1:15,教师数量、质量满足教学要求。(3)构建了基于科研平台的双创育人平台,专业拥有3个省级科研平台和3个省级教学示范中心,近3年员工获校级及以上优秀奖励共计454人次,在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挑战杯”等科技竞赛中获国家级、省部级奖励155项,员工承担省级以上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73项,考研升学率30%左右。